
以下是一位外贸行业人士对中国外贸前景的看法,他认为明年的外贸非常严峻:
1,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欧洲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我们在北美是商品需求中可能已经排在第三了,第二可能是北美联盟,就是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口。
2,美国的供应链已经更加多元化,不得不说,拜登很老辣。通过供应链扶持,供应链重组,美国供应链回流,已经部分达成了供应链多元化的目标。
《美欲“掏空”台湾,台积电变“美积电”?》和《台积电加大对美投资建厂,半导体关键技术会外流吗?》提到12月6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4nm厂设备入厂,即将投入生产。同时台积电宣布,在美国投资计划将由120亿美元扩大到400亿美元。未来台积电还将在美国投产3nm芯片。
除了台积电外,三星、英特尔早在2021年就已在美国建厂,欧洲很多制造业、工业企业也准备到美国建厂。
我们在《美国成功重返制造业全球第一,前三季度GDP增长11%》提到,制造业回流美国带动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前三季度美国GDP增长11%。
3,本身美国的商品需求在衰退,这也是出口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的商品需求同比衰退了20%左右,这个数据挺可怕的。
4,现在外贸公司普遍订单严重下滑,往年的这个时候要接春季订单,目前春季订单普遍的下滑40%以上。可以预见明年的外贸铁板钉钉是负增长的,这个还是在我们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传统商品出口都是腰斩。
5,个人判断明年可能会引导贬值,人民币汇率再次贬到7.5左右,用于刺激出口。
现在我们一定要激活内需了,看怎么样让利。
美国对中国进口订单下降了40%,接近腰斩,的确令人惊恐。
美中贸易总额每年大概7000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大概5000多亿美元。每年对美贸易顺差3000多亿美元,占了我国每年外贸总顺差的绝大部分。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在《启示录三:警惕Chinese-style Deflation》中提到,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全熄火了。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通缩历史性回归。中国输出通缩和制造,欧美输出通胀和市场,只有通过充分融入全球化,创造性建立非战争掠夺式全球化共赢模型,才能长治久安。
如今对美出口下跌40%,也就是对美贸易顺差也会相应减少40%左右。而生产这2000多亿美元的外贸企业会因为失去订单而倒闭破产,或者大量裁员,当然也会波及到与之配套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和商家。
比如一家大型外贸企业倒闭关门了,那些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的企业,还有附近的餐馆,娱乐场所,超市,旅馆等都会关门。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会因此产生一波大的失业潮。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在《2023启示录:不能轻易翻篇的极度反差,无法轻易迈过的极不确定》中提到,就业危机是目前风险等级最高的事件。
我们在《上半年中国大厂裁员10万+,下半年美国紧跟裁员10万+,一个时代渐行渐远?》提到,今年上半年有超过15家互联网企业有裁员动作。
裁员的浪潮对于2023年的冲击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美国对中国进口的订单断崖下跌,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国防疫封控,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外商只能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二是供应链转移,也就是很多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大陆,到其他国家去重组供应链。比如印太经济框架组织国家。
格致产业发展在《突发!苹果生产线将退出中国》一文中提到苹果计划将生产移出中国,并积极寻求在亚洲其他地区生产苹果产品,尤其是印度和越南。预计苹果将从今年底开始,将约5%的 iPhone14 生产转移到印度,到 2025 年将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 iPhone。
《苹果和富士康正在加速离开,造成的结果可能中国手机跟着完蛋》一文中也提到,富士康也在加快建设印度和越南的生产线,富士康离开中国将逐渐成为现实。
第一种订单转移,还可能因为防疫政策放松而订单回流。但如果是第二种供应链转移,那就是釜底抽薪,相应的订单是很难再回来的了。而我国现在是这二种因素的叠加,所以才有对美出口订单40%的断崖下跌。其传导效应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

本微信公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微信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