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多年前就尝试推动稀土供应链多元化,然而稀土产业链涉及开采、分离等一系列过程,短期内欧盟还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全球稀土产量(来源:USGS,平安证券研究所)
说到稀土,有一个常用比喻:“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被称为“工业黄金”的稀土在民用和军事方面的用途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可以说稀土是各个大国争抢的战略资源。
在电气化的过程中,欧洲对稀土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根据欧盟委员会评估,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等对稀土的需求将增长五倍以上,稀土甚至将变得比石油和天然气更重要。
在中国稀土越来越有话语权的情况下,欧洲正计划通过《关键原材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加强国内生产、加工和回收,以此确保稀土的正常供应。
但之所以说中国稀土难以替代,主要是因为稀土资源在开采后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技术,而欧洲缺乏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人才等配套资源,这将导致生产的稀土成本缺乏竞争力。如近日瑞典发现了欧洲已知最大的稀土矿床,其中超过100万吨稀土氧化物,但稀土矿从发现到真正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至少需要10至15年才能开始开采。
因此欧盟在稀土上形成的所谓对华依赖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中国具有稀土资源完整产业链,并满足了各国对稀土产品的正当需求。从目前来看,欧洲想要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并不容易。同时我国也正在通过削减稀土出口配额来控制出口量,并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与整合,此前稀土卖“白菜价”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文章仅作行业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延伸阅读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2kHhr4zznsGP_vGWh_kP5A&id=0b9d64402155f4d75df22d7956b08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