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C2M平台)在2020年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提到,基于C2M模式开发的家电产品占比达到了40%。未来3年京东将累计发布1亿种新品及C2M产品。C2M,为缩短库存周转天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C2M,还有呢?还有,比如智能预测,提前知道谁要买什么。比如自动调拨,把你需要的货放在离你最近的仓库。比如智能履约,一旦下单自动完成后继交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主要目的:缩短库存周转天数,提升管理效率。那么,库存周转天数缩短的极限,是多少天呢?2019年,我带领20多位企业家问道美国,参访了全球知名零售企业Costco。Costco的库存周转天数,是出了名的短。我问它的高管Jay B. Smith,你的库存周转天数是多少。他说:好问题。30天。30天,这几乎是大型零售企业的极限了。但是,Costco是用严格控制SKU的方式,来获得30天库存周转天数的。它在沃尔玛可以放得下10万个SKU的卖场里,只放了4000-5000个SKU。SKU越少,周转越快。而京东呢?京东有500万个SKU。在这样复杂的货盘下,能做到31.2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从31.2到30。每再缩短一天,都会是又一条深不可测的护城河。可是,效率,不仅仅是快吧?还要便宜吧?是的。 提问:你猜,中国和美国,哪个国家物流效率更高?啊?这还用问?虽然美国也很厉害,但这两年中国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高铁,导致中国物流效率越来越高。昨天晚上下单,今天早上就到了。美国怎么也做不到吧?你错了。看一个国家的物流效率,要看这个国家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在这个国家GDP里的占比。这个占比的大概意思是,我们创造出100元的财富,需要配多少物流资源,才能完成财富的创造、传递。你说,这个占比高好呢,还是低好?当然是低好。花10元就能运输100元的财富,当然比花20元运输100元财富的效率高。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里的占比,是18.4%。而美国是8%。为什么?因为虽然我们在最后一公里的快递,非常厉害,但是在主干物流环节,效率太低。我们过多依赖公路,而太少依赖成本更低的水路。我们有太多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空驶。我们把货物没有价值地搬来搬去。而所有这些社会物流成本,最终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加到商品的价格里去,由消费者承担。我举个例子。你在你们家门口的夫妻老婆店,买了一盒棉签。你知道你拿到这盒棉签之前,它一共被“搬运”了多少次吗?大概5-8次。从工厂出来,搬到品牌商的库房。然后,从品牌商的库房,搬到总代理的库房。再从代理的库房,搬到省代理的库房。再从省代理的库房,搬到市代理的库房。再从市代理的库房,搬到区批发市场。再被夫妻老婆店的老公,“搬”回家。一共5-8次。这每一次搬运,都是成本。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被加到棉签的价格里。那有没有办法,降低这个成本呢?京东说,以后啊,你这个棉签生产出来,直接进我京东的库存吧。我们就根据大数据,按照棉签在全国的采购量分布,直接放入我们各地的仓库。然后,这盒棉签的“货权”可以一直变,从工厂,到品牌商,到代理商,但是“货物”请不要搬。一搬就是成本。直到最后,棉签每卖给消费者了,从库房里拿出来,快递上门。因此,这盒棉签的“搬运”次数,被大大减少,无限逼近于2。这仓储物流成本的减少,最终会体现在商品价格的降低。2020年,在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企业的推动下,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占比,下降到了14.7%。而京东作为一家企业,居然提出一个目标,希望能在未来的10年,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构建”,和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个数字进一步降到10%以内,接近发达国家的7%-9%。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京东要自建物流的原因吧。京东也因此从提升电商的交易效率,进一步开始提高供应链的产业效率。甚至,即便不在京东开店卖货,也能使用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能力提高效率、优化成本。这些年,京东物流为雀巢在天津打造了近3万平米的智能仓配中心,通过推行订单协同平台系统,使得汽车行业整体库存水平降低30%,通过打造智能场站、数字车队、链上签等产品,为这家国际食品企业节省了60%的人力成本、50%的单据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