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我们的外贸订单去哪了,高中低端市场全部失守,只能靠国内消费者

2023-01-30 18:55

#专栏一:债务与危机

#专栏二:货币政策与经济

 来源:涟漪评


导 读  :

我们在《启示录三:警惕Chinese-style Deflation》中提到,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全都熄火了,并警告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通缩历史性回归,总结出历史性基因、结构性塑造、全民性特质和内循环型死结等四大特征。中国输出通缩和制造,欧美输出通胀和市场,只有通过充分融入全球化,创造性建立非战争掠夺式全球化共赢模型,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在《2023启示录:不能轻易翻篇的极度反差,无法轻易迈过的极不确定》中回顾《启示录五:消失的索马里海盗,崛起的新商业文明启蒙》时提到,非洲新的商业文明启蒙启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特色可循,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深刻认知新商业文明启蒙,用全球化文明秩序塑造企业家精神,才能真正迈过后疫危机。


关于外贸订单的流失话题,相信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近期实在有太多人在议论这件事了,同时也是说明形势有多么严峻。

通常而言,春节期间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旺季,换作往年,海外订单如雪花一般飘来,很多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都加钱留下人、招工,但今年这一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别说加钱留人了,很多工厂都是提前放假,而且假期格外的长,长到让很多工人感到担忧,还能不能回来工作。

说实话,他们其实不想休假,只想上班,原因也很现实,那就是兜里没钱。

但工厂的订单并不会随着工人的意志转移,海外订单的流失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严重到连国家都对今年出口萎靡提前做出了预判,将2023年拉动经济的重点放在了国内消费上。

民间的反应更快,前段时间,各地出现了轰轰烈烈组团出国抢订单的盛况,媒体更是用“订单保卫战”来形容,但报道上只见开头不见结果,虎头蛇尾,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情况很差,保卫战打的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

官方给出的答案是,欧美因为自身经济原因,导致消费需求的大量减少,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欧美经济衰退确实是一部分原因,可这种全方位的减少实在是太突兀了,有的品类可能情况还好一些,有的品类几乎被连锅端了,这绝对不正常!

深入调查发现,除了自然需求的缩减外,更多的其实是流失,也就是说,原本属于我们的订单在大量且迅速的流失。

欧美消费者不是不要了,而是不在中国下单了,这就十分可怕了,这里我们以健身器材品类为例来说明这一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是健身器材品类实打实的王者,我们的生产规模,已经占据全球健身器材七成以上的生产量。

用一句垄断全球来说,一点也不会感到夸张,但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特点之一就是门槛低,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情况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在春节前,一位在江苏做健身器材的大生产商,跟着抢订单团一起去了美国一趟,和其他人参加展会不同,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亲自对美国对以前的客户、经销商和大的终端用户进行逐一拜访。

要知道,往年这些客户的订单都是在他这里做的,其中有的客户已经合作了十年以上,是关系非常好的老客户,从他起家时就开始做的合作伙伴。

这层关系不用多说,大家一定能感受到。

可以这么说吧,只要还在这个领域内做一天,双方合作关系就会继续下去,最起码这位企业主曾经是这么想的,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年很多订单迟迟没来。

所以,这位本不用出国的企业主也不得不出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最初,他以为是美国市场不好,客户出现了商品积压,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现实更让人瑟瑟发抖!

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这些昔日的合作伙伴不在他那里做罢了,哪怕他登门亲拜访,说尽了好话,最后也只有一家可能重新签合同,其他大多数都换了供应商,不再跟他的企业合作。


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上面也说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程度,几乎全世界的健身器材都在中国生产,所以,这位企业主很好奇,这些美国经销商换供应商从哪里找到的厂家?

一番了解之后他才知道,原来,从前年开始,以台商为主导的健身器材生产线就开始陆续撤出大陆,将生产线转移到了墨西哥。

是的,没错,就是墨西哥。

很多人没有放在心里的一个国家,现在,他们在健身器材这一领域,却在迅速蚕食大陆厂商的订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颇成规模,虽说墨西哥生产环境差一些,但人工成本低,再加上物流和关税上的成本优势,使得大陆的的产品在今年全面失去了竞争力,而且这一情况正变得愈发明显,叠加贸易战因素,使很多国外经销商在选择上有着明显倾向。

如果有可能,他们会尽量选择国外的替代者,哪怕这些替代者的商品价格会高一些,或者有这样那样的瑕疵。

不仅仅是健身器材,其他生产领域也在迅速转移,比如我们熟悉的纺织品和鞋制品,国外很多品牌的相关供应链几乎已经全部转走,订单也几乎全部跟着转走。


因为生产成本迅速增加,国内产品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面前逐渐失去优势,相信这时候很多人会说,我们为什么不加大产品研发,创建自主品牌呢?

格致产业发展在《突发!苹果生产线将退出中国》一文中提到苹果计划将生产移出中国,并积极寻求在亚洲其他地区生产苹果产品,尤其是印度和越南。预计苹果将从今年底开始,将约5%的 iPhone14 生产转移到印度,到 2025 年将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 iPhone。

事实上,这也是国家给出的答案。

转型升级!

我们几乎每年都在喊,让人听得耳朵都生出了茧子,但实际情况谈何容易,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投入远期见效的过程,大概率可能是出钱出力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国内企业之前大多没有这个意识和想法。

面对订单减少现象,他们大多倾向直接倒闭,被动等待形势好了再经营,就像上文提到的企业主,他现在就有这种打算。

连这个行业比较有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开始考虑退缩的时候,让其他人怎么搞创新?或者,可以让国家资本进入,把企业变成国企,但这样想一想就很不现实。

毫无疑问的是,上面这些想法不可取!

对我国这种有着庞大劳动力规模和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相当于死路一条。

可如果不倒闭,靠着国内消费者们能支撑起之前规模嘛?

似乎也是死,而且更加轰轰烈烈。

进退两难,就是现在的情况。


最后,转型过程注定不是坦途,充满了种种磨难,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人的生计,压上全部身家赌一把,还是急流勇退寻找其他赚快钱的方法,或者带着积累的财富享受生活。

换作你是企业主,你会怎么做出选择呢?



# 



#货币政策与经济 



招聘信息







为防止本号丢失,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亚 洲 金 融 风 险 智 库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Asia Financial Risk Think Tank)是全球金融风险领域三大权威机构之一,由广泛分布于金融、财经、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业界专家领袖,所牵头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是一个沟通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金融专家领袖,进行多方对话的专业沟通平台。

  智库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区域内及国际金融及财经领域的重点课题,致力于保持调研和报告的独立、客观、中立态度为宗旨;我们致力于为权威机构和金融决策提供高水平风险研究成果,为经济增长、经济创新提供可行性政策或商业建议;同时实践金融为社会综合服务的目标,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为风险及利益方提供开放、互惠的对话机会。

  智库撰写的金融风险领域研究报告、专业文章以及《亚洲金融与风险白皮书》等,已被亚洲及国际专业媒体和权威机构广泛转载、引用,并结集出版成套权威专业丛书系列。

智库定期编制并发布风险指数与评级,为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专业参考,通过加强指数和评级成果共享,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功能。

智库也和多个亚洲区域内及全球各大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专家领袖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联合举办的“亚洲金融与风险战略对话”,是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年度闭门峰会之一。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t91WslquxASJzDk7i5-jkA&id=a5ab4bf6081d326a01f3fecc88ee03cc

阅读:1697122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我们的外贸订单去哪了,高中低端市场全部失守,只能靠国内消费者”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