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丁刚:纽约时报对中国的偏见“顽固”至极

2022-01-18 18:15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本文转自1月13日观察者网。


《纽约时报》网络版6日发表了Alexandra Stevenson撰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中国西安市新暴发的疫情。这篇报道的标题是“中国的最新封城显示对零感染的顽固决心”。其中一个关键词是“顽固”,接下来的叙述都是为了论证这个主题。


作者列举了封城带来的不便、正常生活的暂停和就医的困难。她提到,居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了蔬菜,然后调子就变了:“但那时,居民已经在网上抱怨,官员们把追求清零政策放在公民的福祉之上。”


我恰好就在西安,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会故意把清零政策和公民的福祉对立起来。在最初几天里,一些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蔬菜,在网上要求政府尽快解决,但很少有人抱怨清零政策及措施,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安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发生在新冠患者零死亡率的情况下。在这一轮疫情中,截至本周二,西安市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数一直保持为零,确诊病例降至8例(1月11日),每天都有治愈的人出院。


按照这位记者的描述,西安人民正生活在一场由清零政策造成的灾难中,而这背后是“中国的专制领导风格”。这就是她最想说的话吧。


在封城期间,两名病人和两名孕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一事件受到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人命关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天大的事,但这4个西安人的生命(包括流产的两个胎儿)与1300万市民,同14亿中国人的生命并不是对立的。如果这位记者真的关心中国人民的生活,那么就应该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前者不应该被用来彻底否定另一项旨在保护更多生命的政策。清零本来就是动态的,不是“顽固的”,它将根据疫情变化,通过动态调整将死亡人数降到最低,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个普通公民的生命。


地方政府立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把该撤的人撤了,把该罚的人罚了,把该改的规定改了。这也为其他城市下一步防疫工作的管理和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


这些天来,西安的居民都待在家里,按时接受核酸检测。一些地区被封锁和控制,一些居民被转移隔离,都相当有序。我目睹了一个小区的转移隔离,居民们拉着行李,抱着孩子,有条不紊地上了巴士。转移发生在半夜,但几乎没有任何噪音。数万医护工作者、警察、保安、物资供应人员和志愿者默默地坚守在第一线。所有人都知道,动态清零政策是确保1300万人生命与健康的关键。而《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的一个致命问题是,作者有意模糊了评价防疫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重要标准,即死亡率。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保持了新病例的零死亡率,而美国在上周平均每天有1664人死亡。


我真的怀疑这位记者是否具有哪怕是最轻微的,是的,哪怕是一丝人道主义情感,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忘记这个数据。她关心的不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是她的报道是否能显示出她揭露了中国体制黑暗面的“敏锐眼光”。


时至今日,《纽约时报》仍在以这种老式的、以偏概全的方式描写中国。这才是顽固。借用这篇文章特意引用的一句话,如果“任何个人的死亡都是所有人的死亡”,那么应该如何评价美国的死亡率呢?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91857.html

阅读:1210311 | 评论:0 | 标签:中国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丁刚:纽约时报对中国的偏见“顽固”至极”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