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赵越:2022,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2022-01-25 15:05

赵越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1月18日银行保险报。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布了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自此,2021年作为我国碳中和元年,与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等领域相关的金融政策与工具相继出台,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所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等。在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再结合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工作的开展进度,2022年绿色金融的“质”与“量”都将进一步提升,但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压力需要合理应对,结构性问题也需迫切解决。


绿色金融存量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1年对于我国绿色金融规模来说是全面扩大的一年,截止2021年三季度,我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4.78万亿元,与2020年末的11.95万亿元相比提高了23.68%,并且以往年的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的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去年一整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共计6136.50亿元,规模超过了2019年与2020年的总和,是我国绿色金融在2021年的明显增量,其中碳中和债、熊猫债等不同类型的债券在各行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ESG方面,截止2021年10月,国内ESG股票被动基金规模约120亿元,随着“双碳”目标工作的实施,ESG相关标准与投资规模较以往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


以金融服务实体产业为角度考虑,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以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为例,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与2627.5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一。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有望增长5%。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34.83GW,在此基础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认为2022年我国的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75GW-80GW。


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道路上的重点行业在未来所贡献的产能规模有望持续扩大,而绿色金融作为服务实体新能源产业的主要融资工具在规模提升方面也将与实体产业相辅相成,与新能源产业共成长。


投融资范围将更加精准


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其目的在于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的LPR大致相同,并且人民银行以“先贷后借”的形式发放,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对于我国未来绿色金融服务实体产业有着先行示范意义,并且这样的模式或将或多或少影响其他绿色项目的投资方式。


首先,碳减排支持工具对于实体产业的支持效率较传统金融工具来说更高。“先贷后借”的机制并非第一次出现,2020年初的防控专项再贷款同样使用的是“先贷后借”的机制,这种将资金审核端口前移的贷款方式较传统的层层审批式的贷款方式来说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并且也正因这样的资金发放机制,不少企业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可快速恢复正常运营。所以,2022年新能源相关企业获得贷款的审核周期有望被大大缩短。


其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出现对于新能源企业的支持范围会更加精准。碳减排支持工具适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其中包括了风力发电、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碳捕集等多个行业。从所涉猎的行业划分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对行业的精准扶持或将有效治理此前行业中所出现的“骗补”、“洗绿”等行为,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效益最大化的利用。


2022年初,国家开发银行成为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的首家单位,今年也将有其他金融机构陆续展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相关工作。今年,碳减排支持工具也有望成为带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绿色金融的发展压力仍然较大


2022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这主要是来自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在主观因素上,当前距离我国提出碳达峰目标的时间已不到10年,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间的窗口期也仅有30年,相较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碳排放自然达峰,以及50、60年的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来说,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压力巨大,这需要绿色金融的进一步支持。所以,2021年不少绿色金融政策已相继出台,2022年是考验政策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一年。


在客观因素上,2022年全球金融投资将面临奥密克戎病毒的挑战,这无疑对绿色金融而言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此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近136万亿元的投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海外资金的投资。但奥密克戎病毒席卷全球所带来的是全球资本寻求避险资产,大宗商品涨价等现象,这也造成了全球金融投资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相对割裂的情况。2022年在新一轮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或将更需依靠国内金融与实体产业的支持。


2022,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路径擘划


从上述分析来看,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将稳中向好,但同时也要谨防绿色金融“一刀切”式的发展方式;在逐步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金融手段将落后的传统能源产能有效退出,


“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与后疫情时代的叠加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化石能源的融资需求,首先,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理解,我国各项金融政策工具都在向新能源及相关行业倾斜,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增产能审批力度愈加严格,这便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以严格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为手段,采取了限制化石能源相关行业融资活动的措施。另外,煤炭、油气企业也因ESG投资等因素的压力,迫于进行转型,从而使得用于传统能源开采的资本投入持续走低,此类趋势也是在数据之外以质化的方式反映出后疫情时代的能源危机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背后逻辑。其次,从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为思考点,油价在疫情期间暴跌,再到后疫情时代价格飙升,这都反映出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走势已经逐渐摆脱了以往大众认知中的周期性属性,进而转向结构性属性。如果说金融机构在短期内不能合理地满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的融资需求,那么在未来我国各地仍有发生拉闸限电的可能性。


所以,结合我国的资源禀赋与工业化进程来看,2022年,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需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通过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持续扶持与降碳相关的工作,例如加大对新能源行业的融资力度,完善碳汇补偿机制等。另一方面需要金融体系保障高碳企业逐步转型或退出,将“双碳”目标工作所造成的风险降低到最小。跳脱出狭义的绿色金融概念,我国的大金融体系还需不断地调动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合理的金融政策工具以满足各类型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问题,金融政策工具需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第一,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在市场化趋势下渐进减碳的同时需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政策执行需要维稳推进。第二,金融政策工具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以配合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融资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第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需要保值增值;风险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92013.html

阅读:1159211 | 评论:0 | 标签:无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赵越:2022,绿色金融发展展望”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