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威廉•琼斯:今天,美国更需打破幻觉枷锁

2022-02-25 19:55

作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系美国《全球策略信息》华盛顿分社社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2月25日环球网,翻译杨清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那次访问有效地结束了美国对当时人口超过8亿的中国的遏制。尼克松总统对这次开创性的访问功不可没。他比他周边的任何人都更坚定地认为,这次访问必须完成。


虽然这样的访问显然有地缘政治目的,当时的美国仍然与苏联处于冷战之中,而且还深陷越南那场没有胜算的战争,但这位共和党总统对中国有某种好奇心,这也影响了他的决定。到了1972年这种访问的时机已经成熟。


事实上,时机早就存在。1963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美国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他对苏联的缓和政策,当时他也在考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关系。他向他的朋友、时任美国驻印度大使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透露,他正在考虑这样做,但不是在他的第二届任期之前,因为他觉得这会在反华煽动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而且很可能会危及他的连任机会。但随着肯尼迪的去世,以及美国在越南的纠缠越来越多,与中国重新接触的战略选择被推迟了好几年。


尼克松是一位共和党总统,他不太害怕右翼批评者,而且更有能力说服共和党内部的任何反对意见。他的这次访问改变了游戏规则,开启了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时代。这对美中两国乃至全世界都大有裨益。许多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国则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从那以来,中国也为美国民众提供了许多基本的消费品,从服装到机械再到电子设备。“中国制造”的标签已逐渐从廉价商品的代名词变为优质商品的代名词。美国工业、农业也为其产品获得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无论是大豆、汽车、飞机,还是复杂的机床。中国从中受益是多方面的,比如这些年里,每年有数十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大学学习。与中国的接触,当然也为后来美国与苏联的缓和关系树立了典范,这表明尽管各国在治理体系、文化或意识形态信仰方面存在差异,但仍可以合作。


现在,美国的政治家们说,“接触政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他任职的最后一年来到尼克松图书馆发表讲话,宣布与中国接触的时代已经走向终结,而与中国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始。不幸的是,这种错误的想法已经传递给了拜登政府。虽然他们意识到,随着中国如今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与中国“脱钩”并不是一个选项,但他们正在想尽各种手段,使中国的发展步伐“放慢”,限制中国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获取,并试图阻止其他国家购买中国产品。从我们现在见到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同样大,甚至比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的政策。


美国采取此类“保护”措施的短视和狭隘,也影响了美国在许多国家中的声誉,这些国家不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视为“朋友”,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伙伴”。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它们对维持美国在全球政策决定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一些美国的“盟友”,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都不认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是明智之举。


尼克松总统显然那时就意识到了,而今天我们目光短浅的政治家们却没有看到,那就是在未来的世界里,中国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目前的政策,将造福世界。如果我们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看看当前的现实,我们可能会发现,今天与中国的交往将比1972年更有利于美国人民,当时中国能提供给世界的东西比今天少得多。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92530.html

阅读:1108012 | 评论:0 | 标签:美国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威廉•琼斯:今天,美国更需打破幻觉枷锁”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