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只是路过,本不必犯险,他们为何放弃归队,反复进出包围圈,直至弹尽路绝……

2021-08-15 13:40


76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电台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持续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也标志着以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胜利告终。


在抗日战争中,有一群人被称为“马石山十勇士”。在1942年的一场突围战中,他们视死如归,四闯围网、轮回拼杀,救出上千名群众,自己却长眠在马石山上。


后来,在马石山的最高峰,建立起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从乳山、海阳、牟平栖霞县的不同位置眺望,都能看到它。


山东乳山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里的十勇士雕像。图|新华社

 

2015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现场,首个徒步方队前方的“马石山十勇士”荣誉旗,和其它69面旗帜一道,代表全国各地的抗战英模部队,飘扬在天安门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到底是什么,让战士们在没有统一指挥,没有彼此联络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挺身而出?

 

到底是什么,让战士们反复进出包围圈、一再地营救受困群众,直至弹尽路绝?

 

马石山十勇士的背后,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文 | 崔赫翾 瞭望智库观察员 毛诗丝 实习生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太平我不来”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作为黄金重要产地,是日本侵略军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的必争之地。同时,这里凭借其三面环海一面连接冀鲁平原,水陆交通便捷的优势成为日军运送人员、军火和物资的通道。


1938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掖县召开成立大会。图|新华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领导和组织了多次抗日武装起义。到了1940年,随着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发展,中共党组织不断壮大,全胶东区的党员达到了3万多人。

 

这极大地威胁了日军“后方”的稳定。所以他们自从占领胶东后,不断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消灭抗日武装。

 

1941年1月,正当八路军第5旅、第5支队的主力在胶东东部的昆嵛山区围剿国民党投降派郑维屏、秦毓堂等部的时候,日军乘机于1月14日,集中日、伪军2000余人,再次向胶东西部的平、招、莱、掖边区和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但遭到了八路军第5旅的痛击。

 

这让日军恼怒不已,也为第三次鲁东作战埋下了伏笔。

 

1942年之前,由于战线过长,日军兵力不足,他们不得不采用“分散配置,集中突击”的形式。后来大量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投敌,伪军数量速增,这样日军就有了在各地区进行轮番“扫荡”的机动兵力。

 

为了歼灭以山东纵队第5旅及第5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部队,恢复山东半岛所谓的“治安”,1942年11月8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赴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计划从11月19日开始至12月29日结束(历时40天),采用“铁壁合围”的新战法,对胶东根据地分区进行拉网大“扫荡”。

 

于是,日军出动1.5万兵力、伪军5000人,地上军车500多辆,以海山舰艇6艘、汽艇26艘封锁半岛沿海,天上飞机10架,实行海、陆、空一同出战的立体战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胶东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

 

11月17日,刚刚受命的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到达胶东,开始了反“扫荡”指挥工作。

 

这是许世友第二次来到胶东。

 

早在1941年春,国民党亲日投降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胶东各路投降派、顽固派乘日寇“扫荡”我根据地之际,组织了所谓“抗八联军”进犯东海地区和昆嵛山区。许世友受命率领清河独立团进入胶东,打响反投降战役。

 

为了激发胶东抗日军民的士气,许世友在干部会上说:“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经过5个月的反投降作战,胶东的抗日局面焕然一新。

 

一年后,许世友再次来到胶东,等待他的是与冈村宁次的对决。

 

2

为什么选择马石山




牙山和马石山,是日军第一阶段作战的两个主要合击目标。牙山驻有胶东抗日军政大学(简称胶东抗大),是我军培养干部的基地。


山东乳山马石山水库。图|图虫创意

 

马石山西侧的海莱边区,正西方向面对据点林立的烟青公路,西南方向是国民党暂编十二师赵保原部的巢穴。日顽两军互相勾结,海莱边区成为敌我顽三方斗争的最前线。胶东军区的指挥机关和区党委、行政主任公署等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也都常驻在马石山周边各村。

 

在这场对抗中,日军依仗着人多武器好的优势,实施多路分进合击,采取“梳篦”战术平推进逼,封锁山口要道,甚至拉上铁蒺藜、挂上铃铛,沿合围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篝火,由五六个或十来个士兵把守。稍有动静便鸣枪,只要一处枪响,便四处一起开火;如果发现突围人群,便用机动部队围捕、追击。敌人得意地夸口说:“只要进入合围圈内,天上飞的小鸟要挨三枪,地上跑的兔子要戳三刀,共产党八路军插翅难逃。”

 

胶东军区及胶东区党政群机关,在第16团、第17团的掩护下,隐蔽地穿越了日伪军的封锁线,向东跳出中心合围圈,移至外线。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率指挥机关,直插乳山县的冯家等日伪据点绕道棘子园待机而动。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彬指挥第16团、第17团,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待机突围。

 

11月21日,八路军胶东军区指挥机关从海阳县战场泊村转移到马石店村,司令员许世友就在一座祠堂的东厢里展开地图,指挥着部队的反“扫荡”行动。许世友率军区机关连夜向敌人空虚的水道据点转移,23日早晨完全跳出包围圈,日军聚歼计划落空。

 

眼见消灭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企图成为泡影,丧心病狂的日军便把魔爪伸向了手无寸铁的群众。

 

11月23日,日军在马石山周围的村庄里到处烧毁房屋,奸淫妇女,杀害和捕捉无辜百姓。

 

据幸存者陈京普回忆,日军在马石山东北方向的大院村南山“扫荡”时,他与家人、邻居藏在山洞里,透过小孔亲眼目睹老乡被日军开枪打死。日军通过搜山发现了陈京普一行人的藏身点,便即刻向洞内发射燃烧弹。陈京普被烧伤但幸免于难,而他的家人与邻居则全被大火烧焦而亡。

 

在马石山西北面的转山头村,凤凰崖行政村民兵自卫队队长矫平治与妇救会长郑桃因忙于掩藏物资而没来得及转移,被日军围住,矫平治向敌人扔出身上仅有的3颗手榴弹后,又举着长刀向日军砍去。终因势单力薄,二人被日军抓住。

 

日军逼问:“八路军在哪里?军队医院在哪里?八路军物资在哪里?”两人都只有一个坚定回答“不知道!”日军气急败坏,一枪把郑桃打死后,用铁丝穿着矫平治的锁骨把他拉上了东凤凰崖村头,再次逼问又遭到严词拒绝后,几把刺刀同时刺向了矫平治。

 

矫平治和郑桃的宁死不屈,保住了本村给共产党、八路军隐藏的弹药、银元及药品等物资以及胶东行署的重要文件材料等物品。

 

日军此次大“扫荡”中,马石山区村村遭劫,户户蒙难。仅两天(23-24日),马石山周围被残忍杀害的抗日军民就多达503人。


3

十勇士四闯围网




不过与此同时,大批当地百姓也在部队掩护下,准备突围出这张“大网”。

 

由于日军岗哨密布、不停围追堵杀,入夜后山上被围的群众达到3000余人,此外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转移的八路军零星部队、民兵、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及八路军伤员。


2015年9月2日,山东乳山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曾参加马石山突围战的抗战老兵赵金林为观众讲述当年战斗经历。图|新华社

 

夜幕笼罩下,被围困的百姓走投无路,心急如焚。若当晚无法突围出去,那么第二天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日军的大屠杀。正当乡亲们走投无路之际,忽听西面传来一阵喊声:“八路军来了,咱们的八路军来了!”


此时,执行完任务的八路军5旅13团7连6班的10名战士途经马石山,看到群众深陷绝境,他们不约而同决定放弃归队,决定带领群众突围。

 

班长王殿元斩钉截铁地说:“救老百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能只顾自己冲出去。”

 

战士们在当地熟悉地形的老乡们帮助下研究好突围方案,又察看了敌情。等到午夜时分,日伪军的防备出现松懈、岗哨也减少了,于是突围的时机到了。

 

第一批群众在战士们的带领下,顺着1500米长的山沟向预定突围的沟口转移。接近沟口时,王殿元带领3名战士干掉了巡逻的日军哨兵,并迅速扑灭两堆火,顺利护送200多名群众冲出包围。

 

随后,战士们趁夜迅速赶回马石山,分组再去寻找分散在各处的乡亲们,并指引他们撤离,接着又一个转身返回“网内”。

 

当组织好第三批群众往外摸时,天已拂晓。敌人发现了被杀的同伙,立刻鸣枪赶来。王殿元一看情势危急,立即喊道:“机关枪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跟我来,坚决顶住敌人!”

 

乡亲们则趁此机会,拼命向土岭下跑。

 

王殿元一边命令机枪吸引敌人火力,一边自己率领战士向据守的敌人扑了过去。几十个黑影混在一起,展开了白刃战。在此次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战士王文礼英勇牺牲,王殿元等人负伤。

 

在战士们以为被困群众都已被成功救出,并准备转移的时候,一个小姑娘告诉他们:“西南山沟里还有许多被困百姓”。然而此时天已大亮,若再返回去,肯定凶多吉少。

 

王殿元仍语气坚定地对战士们说:“走,咱们再冲回去!”

 

不出所料,9名战士在带领群众沿小山沟转移时与20多个鬼子迎面遭遇。尽管子弹已所剩无几、身体也极度疲惫,但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冲出去,战士们仍然与敌人进行了激烈拼杀。

 

又有两名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们在用鲜血为群众打开突破口。

 

日伪军越来越多,为了给群众争取更多的转移时间,战士们反方向吸引敌人火力,且战且退,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最后到了马石山主峰南侧一道石墙处。

 

此时战士们的子弹已所剩无几。“同志们,节省子弹,用石头砸!”随着王殿元的命令,战士们把一块块大石头从山顶掀下。凭借有利地形和山上的石块,战士们与数十倍的敌人硬拼了5个多小时。

 

最后,仅剩下班长王殿元和两名战士。他们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4

万万千千




“十勇士”牺牲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其中年龄最小的还只有16岁 ,他们为了人民群众将个人生死安全置之度外,英勇战斗。

 

日军撤离马石山后,人们来到烈士浴血奋战的主峰,找到了班长、大个子和小战士三个人的遗体,他们躺在平顶松下,怒目圆睁。

 

百姓仔细检查了烈士的遗体,想找到他们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可只在班长的口袋里发现一个小本,第一面中间端端正正写着“为人民服务”一行字,右下角写着他的名字——王殿元。

 

当时人们以为,马石山突围战中的英雄只有“马石山十勇士”。事实上,在那个寒夜里,以命相救的还有许多英雄。

 

反“扫荡”前,胶东军区决定组成“战时戒严指挥部”,下设3个小分队。在他们的掩护下,大批群众从撕破的网口向外涌去。原本战士们也可以穿隙插缝突出去,但他们决定给群众争取更多生的希望,留下来吸引敌人火力。最后,战士们腹背受敌、被团团围住。

 

十八名勇士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全部壮烈殉国,先后成功掩护1000多名群众脱险。有的战士牺牲时,紧紧和鬼子的尸体扭在了一起,现场极其惨烈。

 

另一边,胶东军区16团团部及3营500余人行至马石山南麓狭窄地带时发现大批被围困的群众。团部当即决定放弃单独突围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把群众带出去。

 

因向东北突围方向被封死,团直机关和3营不得不返回马石山南部周家沟。

 

在他们经过铁山向东南方向强行突围时,8连突击排与鬼子短兵相接,战士们用生命杀出一个突破口,数百群众、机关人员迅速通过。为保住这个突破口、掩护大队人马突围,突击排的战士在突破口两侧拼命阻击、激战至天亮,最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部牺牲。

 

马石山突围战涌现的英雄群体还有胶东军区17团7连。营长孙涛和政治处敌工股长赛自来率7连行至马石山东时听到了孩子的呼叫和妇女的哭泣声,发现山沟里聚集着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群众。

 

营长孙涛对战士讲:“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今天晚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突围,置群众生死于不顾,即便我们有幸活着出去,不知将来七连有何面目见胶东父老。”随后,全连迅速组织群众向东分散突围。

 

数百名群众突围后,天已放亮。日军发现后,以重兵来围攻,为掩护又发现的260余名群众,7连主动与敌人交火。赛自来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在敌人包围上来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为弹药不足,全连在马石山东坡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战,歼敌上百人,反复冲杀5次,最终仅15人突围,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被救的群众无不失声痛哭。

 

5

军民情深




许世友听闻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也痛心疾首地说,“同志们,我们吃了大亏!敌人拉网式大扫荡,制造了马石山惨案。”说罢,他手起刀落,将之前准备好的鸡剁掉鸡头,让鸡血流到酒碗里,一口气喝了下去:“今后,胶东如果再出现马石山惨案这种情况,当杀我许某之头,就像这只鸡!”

 

1943年1月21日,中共胶东区委、胶东行署召开马石山惨案公祭大会。胶东行署和牟海县党政军机关干部、学生、工人以及马石山周围村庄农民共6000多人参加。

 

胶东行署副主任曹漫之在公祭大会上发布了《告全胶东同胞及士兵书》:“为了悼念死者,为了战胜万恶的日寇,让我们更勇敢地战斗起来。不管敌人怎样疯狂毒辣,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在胶东有共产党领导我们,有几万与群众血肉相连坚强善战的八路军,有人民所爱戴的抗日民主政府,有千百万有组织的群众及普遍开展起来的民兵,更有与敌誓不两立的胶东八百万人民,而且这些人民都是经历了五年战争的锻炼,这一切便是颠扑不破的坚强力量。”

 

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全区军民英勇斗争,共毙伤敌人2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在胶东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冬季大扫荡。

 

1944年,根据胶东军区的指示,许世友又开始组织指挥胶东部队展开大规模秋季攻势。经过1个月的大小战斗,胶东部队克水道、收文登、占荣成、逼威海,扫除日伪据点130余个。

 

1972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乳山县在马石山主峰修建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抗日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墓及广场等内容的马石山抗日烈士陵园。2014年,乳山市对原有的马石山抗日烈士陵园进行修缮改陈,专建“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为了学习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塔,人们需要一级一级踏上638级台阶,爬上马石山主峰的山顶。而脚下的石阶,大都是由周围的村民一块一块抬上山的。

 

当年抬过石阶的老人王玉花说:“从小听十勇士的故事长大,英雄们为了咱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才换来了现在安定的生活,咱也得为他们做点事情。”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回想当年,是什么让战士们在没有统一指挥、没有彼此联络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挺身而出?到底是什么,让战士们反复进出包围圈、一再营救受困群众,直至弹尽路绝?

 

“救不出被困群众,我们算什么八路军?”是责任,是担当,也是精神。

 

面对敌人的大合围,战士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先如何突围出去,而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老百姓的铁心向党,爱党拥军,才有了最终的胜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敌人“扫荡”至崖子的一个兵工厂时,抓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强迫他领路去挖兵工厂埋藏的机器设备。老人淡定地带着日本军官、翻译等七八个敌人走到山里预先设好的雷区,说:“机器就在这里,你们挖吧。”霎时,被踩的地雷连续爆炸,老人和敌人都被炸死。

 

许世友在《我在胶东十六年》中记载:敌人在“扫荡”中,见到妇女就查头发,专门抓捕、杀害安假发髻的妇女。在妇救会的动员下,东海几个县的妇女纷纷铰掉发髻,同八路军女战士保持同样的半截头发型,使敌人真假难辨,舍命掩护八路军战士。

 

马石山突围战是人民军队爱民传统的典型范例,体现出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伟大丰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历史的见证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赢得了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才取得了令整个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1928年6月11日胶东抗粮军武装暴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6月11日;

2.马石山救援群众反“扫荡”突围战——红色乳山根据地系列史料之十|中共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3.胶东红色革命历史资源丰富精彩|胶东在线,2014年6月11日;

4.1942年日寇胶东“大扫荡”|张建华,威海党史史志网,2015年6月16日;

5.临阵脱逃者杀,见死不救者杀!许世友胶东抗战,宣布“四杀令”|方城阙,兵说,2020年5月8日

6.勇士们的抉择|下一代,2015年第06-07期;

7.抗日十勇士血染马石山|何立波,党员干部之友,2019年第6期;

8.“马石山十勇士”考辨|王笠晖,军事历史,1992年第3期;

9.一道无声的命令 一次以命相救的壮举|威海日报,2021年7月14日。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25本《一个村庄的奋斗:1965—2020》赠予热心读者。温铁军工作室继《八次危机》《去依附》后全新力作,记录不断变迁的乡土中国,通过“一二三四”(一个核心,两个视角,三个阶段,四个启示),解读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乡村建设的全新方法论。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来源: mp.weixin.qq.com/s/?id=4e738e4911ed9a294de58d58e0367cd1&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w_LsXLJRCnuI1tp1Uk0O6w

阅读:1725602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只是路过,本不必犯险,他们为何放弃归队,反复进出包围圈,直至弹尽路绝……”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