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商学院 ,作者李海涛 林锡
长江商学院以“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全球价值对接能力及全球担当,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商业领袖”为己任,培养重视社会创新的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为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年上半年,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高企,在美联储加息、中美经济博弈等风险持续影响下,中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在。
中国经济增长复苏过程中有何重要结构性问题有待解决?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中,哪些行业将成为抓手?
以下是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林锡研究员的最新分析梳理。
作者 | 李海涛 林锡
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供给冲击”
第一,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企,影响制造业。
第二,疫情导致消费需求收缩。
第三,美联储加息,外需走弱,中国出口开始下滑。
第四,人口变化下房地产需求与投资下行。
2017年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基本每年都在17亿平方米以上,按照每套房100平方米计算,基本每年销售1700万~1800万套商品房,这部分买房需求假设是1997年后出生人口(20岁左右投资与刚性需求,2000年后出生人口在1600万~1700万人/年),那基本上新增人口都有住房——这与我们在二三线城市的微观调查是一致的。
第五,政策迂回。
7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万人,高于5年同期,整体上由于2022年有600万~700万退休人员退出劳动力市场,使中国职位供应与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2022年6月底,地方政府提前发完了3.65万亿元专项债,若按往年应当有足够资金支撑基建,但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约32%,影响收入约3万亿~4万亿元,对基建投资造成了直接影响——7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7.4%,低于预期,上行乏力,跟2019年情形较接近(下图)。
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亮点
中国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出口创汇,形成外汇占款与银行资本金,银行寻找地产基建作为扩信用抓手,形成GDP增速与就业,通过“出口创汇-地产基建”双循环模式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快速发展,同时推动中国出口占世界货物出口份额的持续提升(下图)。
我们对经济增长转型的一个预期是制造业。
从中国出口交货值占比来看,前十大行业出口交货值占整体出口交货值比重约8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就占了出口交货值的53%。
对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另外一个预期是服务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可选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2021年中国人均GDP1.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7352美元,同比增速约16%。
END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kpCCHcUA76h7_P-9LRBnMg&id=bc8d9dc6b15c58d5e75f4b97d58456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