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吴晓求:顺应时代的趋势,做时代前行的推动者

2021-09-08 18:25

受采访者吴晓求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本文刊于9月7日腾讯新闻。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及“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券商行业颇具代表性的兴业证券这一年也迎来自己三十周岁的生日。作为中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吴晓求教授是兴业证券当年引进的首任独立董事,亲身推动并见证了兴业证券不平凡的成长发展之路。


借吴教授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科技创新赋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的契机,在兴业证券诞生地福州,作者有幸专访到吴晓求教授本人。他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深刻洞见、以兴业证券推动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家券商成长的背后,中国资本市场探索正确发展之路的不断尝试,以及它未来美好的愿景。以下为访谈实录:


《上交所》:这次来福州参加科技创新赋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正好是兴业证券成立30周年,您都有哪些新的感受?


福建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福建是一个各方面发展相对处在中等偏后的一个省份。在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逐步发展的势头都很好。现在福建省经济的规模在全国应该处在第7位、第8位这样的位置,这是非常快速的进步,而且人均 GDP指标也非常高。这次召开的科技创新赋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表明福建省委省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对资本市场非常重视,对资本市场与科技的关系理解十分深刻。


但今天,仍有很多地方对金融的理解停留在商业银行的阶段,以为金融的发展就是在当地多开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今天,金融有很多新的业态,在不同的时期,金融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我们国家正在进入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转型,科技型企业和资本市场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这二者的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


《上交所》:1999年是兴业证券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也是在那一年,您成为兴业证券和券商行业首位独董。回想当年,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是特别深刻的?


1999年7月,兴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革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我之所以关注兴业证券,是因为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和我是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的同学,他的管理团队中相当多的人也是来自这所大学,所以我认为应该参与到这样一个探索之中。当时,兴业证券在全国证券公司中处在中上水平,大约排在25位左右。2004-2005年应该说整个中国证券行业都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兴业证券也不例外。如何度过这个寒冬,我可能起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作用,重要的还是兴业证券的董事长和员工们的努力。


《上交所》:兴业证券、兴业银行是福建省两张重要的金融名片,特别是兴业证券现在是福建省内的券商龙头。您怎么看待公司治理在一家券商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兴业证券很重视独立董事,包括外部董事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从1999年到2015年,我在兴业证券连续做了两届的独立董事(按我国《公司法》规定,独立董事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后来又做了兴业证券的外部董事,一直到2015年。


公司治理是按照我们国家《公司法》要求,来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特别是成为上市公司之后,兴业证券在公司管理方面更加规范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兴业证券30年来的董事长、总裁是非常稳定的。兰荣董事长作为兴业证券的创始人,1990年他亲手创建兴业证券,到后来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兰荣担任董事长近27年,后来在相当长时间他还兼任总裁,直到2017年因年龄卸任,兴业证券迎来了新的董事长。三十年来,兴业证券是两任董事长两任总裁,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兰荣董事长的高管团队也比较稳定。一个公司要稳健发展,核心管理人员不能频繁更换,特别是董事长、总裁。有些金融机构“昙花一现”出现问题,首先是出在董事长身上。因此,必须强调的是,董事长自身的规范经营意识非常重要,公司的主要领导不能有谋求自身利益的动机。如果企业的当家人把心思放在寻租上,这家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我注意到,多年来福建省人民政府对兴业证券非常关注、理解和支持,没有特别苛刻地要求它按传统国有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如果离开了福建省政府的支持,兴业证券要走到今天也是很难的。如果说,兴业证券无论对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有什么借鉴,我想这些可能都是重要的经验。


《上交所》:处理好发展与合规风控的关系,是事关一家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更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根基。您认为,券商在平衡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上,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作为证券公司很重要的是规范经营、做好风险控制。对整个金融业而言,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方面,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如何持续稳定规范地经营?首先,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合规经营,同时要积极地进行创新。因为证券行业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理念不能僵化,僵化了就一定会被淘汰。证券这个领域是竞争性非常强的领域,创新始终是它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要认真处理好创新和规范经营二者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好动态平衡,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会出问题的。过分强调规范经营,企业不会有吸引力,也会被淘汰;而过分地注重创新,不注重制度建设,企业迟早也会暴雷出问题。


所以,如何把控好规范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衡量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和董事长、总裁优劣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兴业证券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做的不错。兴业证券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在资本市场几次大的动荡中,兴业证券能够生存发展下来,应该是比较好地处理了规范经营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至于对证券行业共同的启示:首先就是处理好规范经营和创新的关系,核心是处理好风险控制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大股东,而且大股东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兴业证券是国有资本控股的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国有资本占比相对稳定,并保持了稳定的控制权,同时国有资本也增值保值,社会和企业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再次,兴业证券的管理队伍是相对稳定和稳健的,不完全是靠高薪来刺激和吸引人才。如果一家企业完全靠金钱和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应该是走不远的。作为一家金融企业,采取市场化的薪酬体系,把真正有才华的人吸引到公司。但如果人人都是奔着钱来,对企业而言风险就会很大。所以,我想这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


《上交所》:纵观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成功企业,您认为成就一家券商行业“百年老店”,需要从哪些方面来积累自身的实力?


首先,要合规规范,这是作为一家券商走下去的前提。其次,企业要了解整个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构建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后,要向国内和国际的同行学习,要有国际视野。因为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开放的,要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有一大批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非常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规范、创新、人才、国际视野,我认为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把握规律、适应历史的趋势,一切违背历史趋势的东西都会被淘汰。作为一家企业或机构,也要顺应时代的趋势,做时代前行的推动者。毕竟,能真正引领时代的企业和个人是很稀少的。所以,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顺应规律,才能够深层地发展下去。


《上交所》:多年来,银行和券商在发展过程中,外部的制度环境可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何释放券商发展的动力,您有哪些建议?


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它和商业银行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它也做一些经纪类中介业务,但在金融科技发展后,很难说哪家券商有特别的优势。所以从经纪类业务的角度来看,每家券商的线上交易服务基本上没太大差别,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差别会变得非常重要。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后,限期收入的剩余部分,变成有效率的存量支持,要求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值,未来整个金融的功能会慢慢转向财富管理为主的服务。所以对证券公司而言,这一条很重要。当然,商业银行现在也开始注重财富管理。无论私人银行、理财业务也好,实际上都是财富管理业务,这实际上对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提出了挑战。


从形式上看,证券公司虽然受到了商业银行不断改革的挤压,而且无论是资金资本的实力、品牌影响力,企业信誉度,商业银行应该说都比证券公司有优势。但商业银行也有自身的弱项,比如对来自于资本市场的风险理解不够、比较缺乏基于财富管理的人才储备,而不少证券公司在这方面应该说有自身的优势和积累。如何提升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以及资产证券化,包括股票债券发行等方面的服务和功能,证券公司要更加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所以,如何引进人才、提升财富管理的功能,是考量一家证券公司未来是否有竞争力的重点,我们应该着力在这两个方面积极努力。


《上交所》:大概在七年前,您说自己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从一个乐观派变成了忧虑派。您的这一看法在今天有没有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总体上,我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是一种谨慎乐观。在不同的时期,我也的确观察到,社会以及政策对资本市场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没有深刻理解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有一个时期,我说我是从一个乐观派变成了忧虑派,是因为社会环境和理论认识都没有对资本市场做深刻的理解,把它太功利化也太妖魔化了。其实,中国资本市场在我们这个环境下,有时候很难得到发展。当然,我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发展资本市场的正确道路,其核心标志就是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实行注册制的改革,这是有非常重大意义的。


2019年之前,中国资本市场至少在三个问题上始终是不清楚的。一个是在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我认为,在理论上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真正理解资本市场对中国金融结构变革具有的重大作用,也不理解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意味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开始。第二个是对中国如何发展好资本市场认识不清。实际上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里,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方向。第三个是我们不清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未来目标究竟是什么?彼岸在哪里,通向何方?应该说,以2019年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在这三个问题上,都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要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要完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创新引领发展的模式。我们过去走了一条外延式发展的道路,对环境破坏、对资源耗竭非常厉害,这是难以为继的。


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国际环境下,资本市场如何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的战略。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定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而且资本市场发展要着眼于未来,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上交所科创板以及深交所创业板,都先后实行了注册制改革,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走市场化的发行上市道路,必须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让哪些企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未来的主体,哪些企业有成长性,哪些企业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长,以及这些企业是如何定价的。实际上,注册制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实质性的步伐。


第三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彼岸在哪里?我们知道,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目标是要成立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中国金融梦想重要的核心。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关起门来的交易市场,它一定是未来全球人民币计价市场重要的配置中心。所以,从2019年开始,这三个问题在综合制度上开始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将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交所》:您如何看待数字化、智能化、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各种变化和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监管机构应如何调整监管理念,应对这种变化和影响?


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天生就可以有机地结合,注册制的改革为这种有机结合打开了一个平台,打通了相互衔接的机制。注册制的改革不仅仅是发行制度和定价机制的改革,它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的改革,是生态的变革。在发行制度改革方面,也包括制度功能的转型,比如重视并购和财富管理,对完善退市机制、对信息披露的调整、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均有价值。这些显而易见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过去,在行政审批和核准制下,监管是全过程的监管。这种全过程监管的目的当然是善良的,是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把控好投资风险,让上市公司不披露虚假信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交易的公平公正。但实际上,监管不可能做到全过程的监控。注册制改革之后,意味着监管从中前台要转向中后台,监管前台部分必须是市场化的。基于大数据的平台,监管对包括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要加强监管,对所有违背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做出适当且合理的处罚,这种处罚必须是严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从全过程监管转变成透明度监管,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心。监管应该确保市场透明、信息公开,这样才可以保证交易的公平以及结果的公正。


三公原则的基石是公开性,没有公开性就没有所谓的公平和公正。监管部门要确保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内的所有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在这个前提下,投资者的损失自己承担。如果市场信息不透明、上市公司有虚假信息披露、有欺诈行为的情况下,让投资者来承担损失,这是不公允不公平的。诉讼代理人制度就意味着,当出现因为虚假信息披露、欺诈上市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相关责任人要负赔偿责任。从这个意义说,监管部门的职责是透明度监管,以维护证券市场的合理秩序。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89977.html

阅读:1472527 | 评论:0 | 标签:无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吴晓求:顺应时代的趋势,做时代前行的推动者”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