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张来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点体会

2022-11-08 15:55

一、从党百年来宏阔奋斗历程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说,党的二十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因为它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处于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头讲到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这也包括了党积累了更为丰富的领导经验、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

去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承担着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自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五年一次的换届大会,而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

对开好党的二十大,党中央进行了缜密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见记者时的讲话中就讲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几个时间节点,其中一个就是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我们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强化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认识,使党的二十大筹备站在了很高很好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之上。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组织和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的筹备、召开都很顺利,达到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的目的,开成了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我的理解,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就是凝聚96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人、14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团结奋进,就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披荆斩棘、风雨无阻,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党的二十大办成了4件大事,简要地讲:一是通过了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二是通过了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宣示了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三是通过了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四是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形成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二十大的这些成果,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纪律保证。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共同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认识二十大报告的宏旨大义

起草党的二十大报告,是筹备党的二十大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文件起草组承担的。

从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起草工作作出部署,到党的二十大通过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历时近8个月。整个起草过程,新华社发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作了详细披露。需要强调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文件起草组组长对报告起草把舵领航、亲力亲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报告成功起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个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报告开宗明义,以醒目的黑体字点出了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主题,是党的二十大的灵魂,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灵魂,更是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古人讲“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纲而万目张”。我们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首先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主题,认识其具有纲领地位和作用。

对全党全国工作来讲,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思想主题,也是行动主题。它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通过这一宣示,亮明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政治立场和指导思想,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决定性意义。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恪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需要强调的是,“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个重大的理论原创成果。过去,我们讲过民族精神,没有从总体上归纳过党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握迎来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契机,在庆祝大会讲话中庄严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个重大政治概念,并作出了精辟阐述。他说,“在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以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们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最为深刻的刻画,也是我们党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精气神。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坚持正确方向和立场前提下开拓创新,既不故步自封,也不偏离方向,努力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最为根本的是全面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坚持一个中心上不能动摇,在坚持两个基本点上不能有偏颇。自信自强,最大体现就是坚持改革开放,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高度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自强风貌的鲜明展现,既要自信也要自强,自强是最大的自信。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是在遇到困难、障碍的时候,不能胆怯了、认输了、趴下了、躺平了,也不能犹犹豫豫,更不能退缩回去、拐回去,再险再难也要顶风破浪、奋力向前!滚石上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顿、退缩没有出路!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总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试;任何一条新路的开拓,总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闯。创新就是试错,要大胆试、大胆闯,同时及时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扭住不放、愈挫愈奋。没有这样一股劲头,是不出新的事物来的。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紧紧扭住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一方面的宣示,不仅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务,还强调了“团结奋斗”的重大要求。这一重大要求是历史经验的科学运用,更是对新形势、新环境的客观反映。毛主席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题目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团结一致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在了一起啊!在报告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突出团结奋斗的极端重要性。他在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中第一条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就强调“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在二十大报告政治建设部分强调“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在二十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强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报告结束语中强调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题目的最后四个字是“团结奋斗”,报告讲到的大会主题的最后四个字是“团结奋斗”,整个报告结尾的四个字还是“团结奋斗”。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三、从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认识继续奋进的历史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总结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百年辉煌历史,还要继续创造光辉未来。回顾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做好当下的事、走向未来。开创历史新总是以过去的历史篇章为基础和起点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就是为了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地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认识继续奋斗的现实基础,明确继续前进的历史新起点。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这是我们亲眼目睹了的、亲身经受了的。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重大斗争接连展开,大事要事多有办成,主要包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定我们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在对台工作中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在对外工作中通过坚决斗争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战略决策得到很好实施,特别是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更是雄浑厚重、波澜壮阔。二十大报告以3+16+4的结构作出了描绘。

——3就是: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6就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分16个方面总结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16个方面具体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继续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讲点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上升至114万亿元,年均增长6.6%,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的2.6%、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长的3.7%,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1.4%上升至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8.6%,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77%;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4.4万亿美元上升到6.9万亿美元,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连年稳步上升,今年继续由去年的第12位上升至第11位,10年累计提升了23位,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显著。这些数据足以显示最近10年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跃升,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重大政治宣示的有力证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一个有力历史注脚,体现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讲得更形象、生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上,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还是从社会政治稳定看,我们国家都是成绩最好的。这没有任何自夸之处,确实是如报告所写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4就是: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具有4个方面的里程碑意义:一是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二是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中国人的,而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大家的共同认识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强调:“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段话很重要,揭示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引,也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引。

报告还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中华民族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党领导人民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强国还未全面建成,民族还未全面复兴,全党全国仍需奋斗!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蕴含道理。摆好事实,才能讲好道理。报告的这部分内容好就好在用一系列事实证明,10年奋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书写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这一系列事实进一步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华民族有志气、有能力,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摆出这一系列事实,一定能够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奋勇前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一定能够让国际社会实打实地深化认识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四、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认识全面贯彻和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理论都是很紧要的东西。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我们党的诞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每一代党的核心的产生,都是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

思想之于行动,如同闪电之于雷声,总是领先一步的。这是铁的规律。理论科学性的高度决定了实践成效的高度。这是铁的事实。因此,千万不能小视思想的伟力。西方著名历史人物拿破仑讲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马克思主义者有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讲过“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他还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称得上我们所讲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都是在中国实践中抽象出来并得到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

实践反复证明,思想一僵化,实践就无法迈开新的步伐;思想一解放,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方面鲜明提出了“守正创新”,并且在几个创新中,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意味着理论创新在各方面创新中具有引领地位、龙头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新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这就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讲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具体讲,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正确指引下,我们相继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也就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指出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既是10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灵魂和精气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视角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如何实现的、如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就是继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这一部分,我以为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贯彻这一思想,让这一思想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两个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深化。长期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的是第一个相结合。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二个相结合,与第一个相结合辉映而成“两个相结合”,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对如何实现“两个相结合”作出了精辟论述。我的一个认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途径,“两个相结合”能不能不断推进,不仅要看能不能实现党的理论与时俱进,还要体现在另外“两个不断”上,就是能不能不断解决新的现实问题、能不能不断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只有做到了这“两个不断”,“两个相结合”才是成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才真正管用,发挥出引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作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显示其强大科学性和旺盛生命力。

(三)科学把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重点是要做到以下几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谈到其中的“坚持系统观念”,“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全面”,一系列“统筹”,包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立改废释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统筹做好党外干部工作;还有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系列的“统一”、一系列的“结合”,都是系统观念的运用。

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贯彻落实这一思想、丰富发展这一思想,最紧要的是做到这“六个必须坚持”,把“六个必须坚持”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对这一思想所概括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联系起来贯彻落实。

(四)科学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学懂、弄通、做实,是一个总要求,这次明确总结出了这个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这个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本内容,就把学懂、弄通、做实这六个字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什么境界?哲学境界。这个要求更高了,要从哲学高度学习、领会、运用好这个思想。这是从根子上加强党的重大举措,同老一辈革命家强调学哲学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毛主席当年就说过:“哲学并没有多么深奥难懂,关键是教科书写的太死了。我们这么多领导干部,搞形而上学的人不少,懂得辩证法的人不多。”邓小平珍视“实事求是”,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展现的都是哲学上的真功夫、深功夫。应该看到,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社会里,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共享信息的信息场、舆论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卖瓜的、吃瓜的都很多,今天一个热点、明天一个热闹,人们遇到的问题不是缺少信息、缺少知识,而是信息爆炸、信息泛滥,辨别信息真伪、说法对错的能力不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警示我们必须过好互联网这一关!怎么过?一条,就是要增强哲学修养,练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练就雾里看花的好眼力。还有一条,就是不断提高对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能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五、从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形态

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无不追求的宏伟目标,也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讲得多好啊!充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

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视为近代中国谋求国家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中华民族为实现现代化奋斗了很多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点点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参考。讲人类文明新形态,党领导人民继承和发展的中华文明确实称得上伟大、高尚,有外国研究专家说过,中国军队在朝鲜与强大的美军打正规战,而且打赢了。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是在承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仍然能够严守纪律,宽待战俘,善待平民,是交战各方唯一没有虐杀行为的军队,表现出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尚文明。这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加以大大地弘扬了。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点、创新点,也是亮点。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重大论断,也是一个重大战略思路,体现了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中国历史与中国未来、时代潮流与中国命运的统一。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这部分,要重点把握这么几点。

一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白马非马,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现代化形态和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用哲学语言讲,就是我国现代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共同特征、普遍性,更多体现在科学技术、生产力、生态环境、全球治理等方面,比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国特色、特殊性后者更多体现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为五个方面: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大国有大国优势,也有大国劣势。习近平总书记讲,大党大国使我们党治国理政既具有独特优势,也带来独有难题。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本质要求。哲学语言讲,就是具有质的规定性。具体就是报告中讲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揭示,也是从本质上判别是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看到,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一直在向这个目标进发,特别是1982年通过的我们国家的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到今天这个地步,是连续奋斗的结果,也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写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长期探索和实践,应该包括早期的学习苏联到后来的放弃计划经济模式,也包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学习借鉴过程是在不断探索基础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新中国成立时,现代工业基本上没有,就是毛主席在1954年说的“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现在,我们的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种类最为齐全,被当今世人誉为“中国制造”。为增加点实感,再讲两个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49年是23美元,1978年是156美元,2000年是959美元,2013年是6301美元,2021年是12556美元;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是35岁,1978年是68.2岁,2000年是71.4岁,2013年是73.5岁,2021年是78.2岁。习近平总书记讲:“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段话是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的,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国家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就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面临着新任务,也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写的“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我们要聚焦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各方面工作,而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效能动力来驱动,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六、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认识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目标要求

俗话说,形势强于人。形势提出任务,形势决定任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分析、认识、把握形势,强调要根据客观形势确定目标任务、采取各项举措、开展各项工作。毛主席说过:“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僵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空气,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观大势是谋大事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是全党典范,他早就嗅到了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大变局的气息,作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

国际力量对比大变局的草蛇灰线早就出现了,一个重大迹象就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国经济权重的此消彼长,美国是捅娄子的国家,欧洲不仅无力应对危机而且后来还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我们中国呢?国际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提供了世界经济增长50%的拉动力,后来几年也提供了30%左右。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崛起,这就是深刻变化了的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美国已经把中国标定为老二,并开始全领域打压,今年10月12日美国公布了拜登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宣称世界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中国则是唯一有足够意图和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世界格局的大调整,世界秩序的重塑,必然受中美较量过程和结果的很大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是躲不过、绕不开的,也无需躲、无需绕,必须勇敢直面、经受考验,考出好成绩,既是为中国和中国人民,也是为世界和世界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纵观国内外环境新的发展变化,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这就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所谓战略机遇,集中表现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很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正在极大地改写全球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版图、重构全球产业布局。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突出表现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总起来讲,变中有乱、乱中有变、变乱交织,机遇存在、挑战严峻。我们一是要有机遇意识,善于早发现机遇、早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所谓也;二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前不久,全球著名投资人、“量子基金”前合伙人杰姆·罗杰斯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说道:“在中文里有一个词是‘危机’,‘危机’意味着风险与机会并存。当我看见危机、看见风险时,就开始思考是否能在其中找到机会。”他的这番话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危险和机会关系的精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看到危中有机,努力化解危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向未来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向新的奋斗目标挺进。过去就是这样走下来的,现在也必须这样走下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就登场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幻想没有问题,也都不能不敢直面问题。

基于这样的形势判断和战略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分两步走这一总的战略安排: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确定了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明确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几项重大原则,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几条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都对党和人民前途命运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中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要求,怎么理解?一个国家要强大,要靠自强不息,关键不是处理好与别国的关系,而是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邓小平同志就讲过,能够打倒中国共产党的是中国共产党自己。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讲:“我们最大的战争是与我们自己的战争,因为我们的强弱主要是由自己控制的。”这个话是有道理的,因为符合内因是决定因素这一原理。所以,邓小平、习近平都强调办好自己的事,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我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自强”出现8处,其中“自立自强”出现5处,都是讲“科技自立自强”,只不过有的地方前面有“高水平”、有的没有,很能说明问题。

“独立自主”极为重要、极为宝贵,当今世界上能够做到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少之又少,因为各种原因达到较高程度的也不多。邓小平同志讲过一段很重要的话:“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对一个国家来说,独立自主是一种神圣权利,更是让自己挺立起来的脊梁骨。

要维护独立自主,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接下来,讲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条,几条中这是更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一条。讲历史,美国五角大楼有人说过“抗美援朝让每个人认识到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军队了”,实际上苏联也是通过抗美援朝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民的力量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那么严峻、复杂,敌对势力的进攻那么猖獗、那么丧心病狂,不斗争就没有出路。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话,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能建立在想当然、无所作为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居安思危、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就警示全党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以此为基点形成“四个伟大”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地进行伟大斗争,没有伟大斗争,哪来伟大变革?

伟大建党精神里面有一点,就是“英勇斗争”。这个斗争是广义的,包括对敌斗争,但不限于对敌斗争。关键在于分清敌友,基于不同的斗争性质采取不同的斗争方法和策略。这是毛主席最先教导我们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提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讲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可以说报告的一个重要基调,包括导语中就有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第一部分就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第三部分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重大原则,第十五部分有“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等。

需要强调的是,斗争是手段,不是目标,目标是胜利、成功,要通过斗争的胜利推动事业发展。所以,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做到了敢于斗争,才是第一步,还要做到善于斗争,才是完整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也就是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熟悉斗争、学会斗争、驾驭斗争,不断取得斗争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的号令,“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认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

关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布局,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我们党已经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很重要的成果,是国家发展百年大计,是治国理政的施工总图。党的二十大按照这个总图,全面部署了12个方面的工作。与十九大报告分论板块相比较,二十大报告的显著不同就是把科教人才、法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三方面工作单列出来作出部署,进一步突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法治保障、安全前提。这是由当前形势下这三方面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党中央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

12个方面的工作各有自己的特性、特殊规律,也有共性、共同规律。其中,两个共同点是明显的,一个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一个是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所以,都要贯彻那五条重大原则。同时,要注意到谋划各方面工作,是坚持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这既体现在每一方面工作的总体要求上,也体现在重点工作的摆布上,还体现在重大战略举措的采用上。所谓目标导向,就是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所谓问题导向,就是移开绊脚石。下面,我们就逐一简要过一下这12个方面工作。

第一个方面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基础的力量是决定性力量,最基础的逻辑是决定性逻辑,最基础的问题是决定性问题。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是最大的政治。国家现代化,最基本的是经济现代化。当年,邓小平同志对军队同志说:“四个现代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如果不埋头苦干把经济实力搞上去、把物质基础搞厚实了,哪有现在搞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强大物力、财力支撑?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有这样的社会稳定大局。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很大的道理、很硬的道理。

同时,我们要牢记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几个定语,其中第一个定语就是“富强”。这个排名第一的目标要求,主要是讲经济。没有富强的经济,别的方面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就建不成现代化国家。所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动摇不得。我们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绝对与分配结构合理性相关联,做蛋糕的可持续性与分蛋糕的合理性密切相连。需要深化认识的一个经济发展规律,就是波浪式前进,不可能总是直线上升,更不可能匀速运行。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调整一下,包括积蓄新动能、培育新本领、寻求新突破。开顺风船时自然会快一些、安稳一些,开顶风船时自然会慢一些、颠簸一些,技术上、安全上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现在是开顶风船的特征更明显一些,就需要牢固树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狂风恶浪中航行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能翻船而不是把船开得飞快,小心驶得万年船就是了。

还有就是,现代经济中有一个很大的陷阱,就是脱实向虚。我们不是也提出了解决脱实向虚问题吗?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过,“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过去的人讲办实业、实业救国,搞这种事情的人从根上讲会实在些,而后来沉迷于虚拟经济趋之若鹜,以钱生钱多快呀!虚火就旺起来了,很难遏止!以至于不少人呼吁让金融回归本源,关键是怎么才能回归。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乱象纷纷、变化莫测的当今世界,经济方面的大事,恐怕一是确保端牢饭碗、饭碗里主要装自己的食物,二是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强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三是以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安全。这也是办好自己的事这一要求的重要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我们要珍惜党和人民的这个伟大创造,坚定不移走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绝不能走中外实践证明走不通的旧路、邪路。这也是经济部分五大任务“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龙头的根本考虑,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政治立场。

第二个方面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与过去报告结构不同,这次单列了一部分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考量在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以科技、教育、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教育兴盛、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经济现代化,骨子里是科技现代化。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从哪里来?生产力的高水平从哪里来?最终要靠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和人力资源。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和人力资源,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

毛主席讲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很下功夫抓科技、教育的。邓小平同志1977年复出,就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实际上是从教育和科技工作入手,进行拨乱反正。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也就是强调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决定性作用。他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现在,人们都讲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竞争,更为根本的是这一竞争背后科技链人才链的竞争。要看到物力、财力资源的竞争,也要看到人力资源的竞争。无论是大国博弈,还是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都是关键变量。

现在把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拧在一起,是一种战略集成,是一种集成创新,必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联动效应,对我们的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人才事业的融合性、联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第三个方面工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的现代化在政治上的内涵就是民主。我们党早就明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本就没有固定模样,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社会土壤中发芽、开花、结果的。我们对民主的建设是不断推进的,对民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具有决定性地位,政治局面在国家大局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报告中有一个“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的重大提法,什么优先?我认为一是国体、二是政体,根本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现实的检验就是要看能不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了这样的政治局面,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依靠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二是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三是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四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个方面工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法治、厉行法治,是我们党完善治国理政的一大重点、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党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全面依法工作的领导。

过去,法治是含在政治建设里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法治建设单列一部分,基本考量在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已经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也是对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要体现。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三是严格公正司法;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第五个方面工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有多重含义,是人民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如此等等。从人类文明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老祖宗不能丢,正确的态度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随着时代的步伐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一个例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家庭建设。这是一篇推陈出新的大文章,既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当年就说过“家庭是个好东西”。至少在考虑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家庭的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还不止这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重视社会细胞优化工程,这也是治国理政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体现。治理国家要从治理家庭抓起,这在我们中国是有根的。我们的干部,一直是提管好家、治好家这个要求的。

一个国家物质上贫穷固然是一件悲催的事、可怕的事,而精神上愚昧、文化上愚昧更是一件悲催的事、可怕的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失败国家,那一定是文化上、灵魂上站立不起来的国家。文化往大了说就是文明,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一个定语就是“文明”。现代化建设水平要上去,就包括国家的文明要上去。1989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强调,“10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应该承认,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是存在的,社会上各种不文明现象是严重存在的,需要全民族全社会下大功夫细功夫长功夫去克服、去改进。现实中的发展问题、安全问题,都要靠全体人民艰苦奋斗去解决。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第六个方面工作: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尚书》讲“德惟善政,政在养民”。邓小平同志讲:“不改善人民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里要正确处理几对关系,一是发展和民生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发展最终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同时,要坚持在经济发展、财力增长中改善民生,量力而行,不可吊高胃口,不可信口开河空许诺。二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不可偏废,分配制度要完善以有效推动共同富裕,更要从制度上、社会氛围上支持创业、扩大生产。三是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的关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鼓励劳动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劳多得,靠自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同时提倡互帮互助、守望相助,包括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裕起来的,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就明确讲了的,实际上脱贫攻坚战就包括了这个,现在强调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包括这个。这里,不仅有经济发展持续性问题,还有社会公正性、人格尊严性问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不劳而获都是对其他劳动的占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通过劳动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在收入分配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了“促进机会公平”,什么叫机会公平,举一个例子,过去有一段时间上大学看出身、搞推荐,后来恢复高考,大家不论身份、背景、职业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不是结果上大家都上大学这样的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特别是第一次分配就得强调这个,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发展活力,不管哪个地区只要客观条件允许和符合新发展理念就要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要放眼全球,人家不会等你!还有,不能吃大锅饭、搞福利主义,古今中外实践证明,这些东西搞不下去,不会带来共同富裕,只会带来共同贫穷。还有,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不能搞寅吃卯粮、借钱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未来。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完善分配制度;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完善分配制度,是妥善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完善分配制度的事情做好了,就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推动。

第七个方面工作: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方面工作要放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来认识。从人类文明历史的大跨度讲,就是从采摘、渔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人类的希望在生态文明。经过前几个文明,人类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了,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让自己遭到报复、受到报应、尝到苦头。今年的极端气候现象,让气象学家说出了“气候危机纪元”的新词。应该承认,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无关痛痒的事情,而是日常感受了。怎么办?与大自然和解,同大自然和谐共处。国外人讲“拯救地球”,有人讲谈不上拯救地球,是拯救人类自己,地球不用拯救。不管怎么讲,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是国家发展中、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我们在工业文明浪潮中是落伍者,但在生态文明浪潮中不落后,而且有自己的文化优势,“天人合一”啊!庄子早就很豪情万丈地讲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第八个方面工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也是新单列出来的一部分,过去是放在社会建设里写的。之所以单列出来,基本考量在于,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同时,也是为了更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重大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历史性变革。同时,这也是对深刻变化中的国际环境的敏锐把握和主动适应,必须看到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安全性急剧上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国家安全。

还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社会长期稳定是两大奇迹之一,与另外一个奇迹经济快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社会长期稳定,哪会有经济快速发展。过去讲,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是对的。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对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无论如何,社会不能乱,一乱起来,人民遭殃。这是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是人民大众安身立命的底线,应该成为全党全民族的高度共识。不仅要这么想,而且要从自己的位置出发自觉做促进社会稳定的事、做消弭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事,绝不做引发、加大社会不稳定的事。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在挑拨离间我们,现在做得更凶,我们决不能上他们的当。总之,这一部分很重要,体现的是“和谐”这个现代化建设很重要的内在要求。

治理是一个普遍要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都是如此。治理治理,不治无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离不开高效能治理。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第九个方面工作: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古人云“兵者,国之大事”“国家大柄,莫重于兵”。没有国防,不成其国。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农耕文明时,我们的前人无不重视耕战课题。在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安才能民豫。

现在,世界上战争危险在上升,我国面临的外部军事威胁在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更加需要我们强化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我们要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与政治建设的关系,不会重蹈苏联当年与美国搞军备竞赛的覆辙。我们不好战、不畏战、积极备战,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推进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必须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要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要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完善军事力量结构编成,体系优化军事政策制度。要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说过:“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们的军队是新型人民军队,革命化是一个重要特征,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加上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再加上军民团结如一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个方面工作: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不统一,历来是中华儿女所反对的,宋代陆游的《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孙中山明确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吾人以统一中国为职志”。毛主席更是把国家的统一列为“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团结带领人民为此奋斗了100多年,消除了各种各样危害中国统一的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先是实现和巩固大陆的完全统一,再是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现在,祖国完全统一就只剩下两岸统一了。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我们要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次报告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大白话“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内涵很丰富,很有时代感、针对性。台湾问题因为民族弱乱而产生,是内战造成的内政问题,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百年岁月,我们党始终是大一统民族传统的坚定维护者,把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当年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决然反对搞什么南北朝,今天更不会容忍搞什么“一边一国”!所谓台湾问题的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只是国内外有一些势力胡搅蛮缠、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相关道理、解决问题的政策讲没讲清楚的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不是好战者、武力崇尚者。1840年后,中华民族深受战火侵害,先是一拨拨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后来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台湾问题就是内战造成的内政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早就声明希望和平统一,并一直在努力,但决不作出放弃非和平手段的承诺。为什么要这样?邓小平同志那时就讲清楚了。“一国两制”本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台独’势力胆敢以身试法,我们必将依法采取断然措施。外部势力胆敢玩火挑衅,我们必将予以迎头痛击。”进一步展现了全民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第十一个方面工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领域和重大工作。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具有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胸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交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体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要求,弘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

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充满辩证法,既讲了机遇的一面,也讲了挑战的一面,也就是“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点出了问题的要害:“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意在警示人民、动员人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天下观,集中起来讲,就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报告写到的“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对外工作总方针是“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这个总方针,确定了对外工作战略布局,包括: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是重大理论创新,他倡导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主张,对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只有各国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必然是一条极为漫长、充满坎坷的道路,但肯定是唯一的光明道路,也是需要上下求索的奋斗道路。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我们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办得更有成效、更加精彩,努力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十二个方面工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同巨龙升腾,关键在龙头要高高扬起;中国式现代化如同火车奔驰,关键在火车头要动力强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党的正确而坚强的领导。而党要长治久安、长期执政、始终成为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一刻不停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打铁必须自身硬”。

除了关键在党这一点,还有关键在人这一点。这里的“人”不是一般人,是受人民重托、手中有权的领导干部,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关键少数”。不是他们作为自然人的个人关键,而是他们为人民掌权的这个政治身份关键,以及这个政治身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关键。所以,我们党历来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跟干部学,下级跟上级学,年轻干部跟老干部学。这一条对党和人民事业极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自己承担的工作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讲党的建设话题,就会很自然想到历史上的“窑洞对”,黄炎培先生讲的“历史周期率”,毛主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人民监督”。习近平总书记继而提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个答案来源于管党治党的长期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新经验,这就是: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牢记“两个长期存在”“两个永远在路上”,即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们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重大任务:一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三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四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五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六是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七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党领导人民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

今天的世界很纷乱、很热闹,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不能把时间耽误在看热闹上,不能把机遇耽误在空洞的争论上面,而是要只争朝夕干事、快马加鞭赶路,以实实在在的奋斗积极回应新时代、回馈新时代、建功新时代。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我们的未来充满光明,我们的事业无比崇高。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发出的伟大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中国人民谋得新的更大幸福,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更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来源: https://www.drc.gov.cn/DocView.aspx?chnid=379&leafid=1338&docid=2906224

阅读:3945342 | 评论:0 | 标签:中国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张来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几点体会”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