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甘蔗两头可能都是苦的

2022-11-23 06:00

这几天,小镇在的几个群,围绕疫情吵得很厉害,一天就一两千条,以前小镇还可能参与进去说几句,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案例报告,但现在不想多说。

都在各说各话,本来交流要讲事实、讲科学、有增量,实际上还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说的话无非还是那些,从各自角度出发都有道理,导致处处两难。

很多人陷入到把人当成工具、零部件的误区,纠结不同选择到底会死多少人,这能预测吗?实践中这些并不重要,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假如高强度防疫措施无法持续的情况下,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办?

根本不用去争论过去三年到底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根本不用辩驳,就连整个西方也只能从各种奇怪的角度,但从不正面否定中国防疫的成果,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总不能因为当下遇到一些困难,就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彻底否定吧?

过去三年有些事也确实没做好,确实浪费了时间,但相信真的已经尽力了。就说疫苗接种,今年上半年上海面临这么大的考验,在全国支援下,重症、死亡病例远远低于几乎同期的香港,这显然是成绩。但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应对地还不错,导致上海疫苗接种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比如今年5月12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达81.9%,而一周后的5月22日,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仅为62.1%,就算到现在,也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到底,人不是机器,假如人是机器,那反而好解决了。动态清零相关政策措施坚持执行下去、不走样、不变形、不加码,保持对人民生活影响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人民也积极支持,相信会更加理想。但实际呢?全国这么多地方,有多少能够把第九版执行到位?

对现代社会来说,病毒最大的威胁还是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就拿新冠病毒来说,实际最担心的就是医疗资源挤兑等带来的复杂社会冲击,然而医疗体系已经示警了。

医院本来就是风险比较高的地区,有的地方出现阳性之后,医院门诊暂停、就医减半,有的医护人员集中的小区被封了,这已经削弱了医疗资源供给,产生了挤兑的客观现象,还没算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已经出现更多离职倾向。

但如果按照一些人想的放开,难道就不会发生了吗?我们不用拿美国、英国等国家来举例,就拿文化背景相近的中国台湾地区来说,台湾已经“放开”,医疗系统也确实相对比较平稳。

但中国台湾地区所谓的“放开”并不是如一些人说的啥都不管了,确实不再管密接、没有官方组织的核酸检测、没有方舱没有集中隔离等等,但中国台湾地区当局仍然有防控政策要求,只不过要求台湾民众自觉,比如自己检测、自己申报、自己自觉采取“5+n”的自我隔离、甚至自己治疗自己。

说白了,台湾当局空有政策要求没有手段和能力,我们能接受我们的政府只提要求没有措施吗?

还是要说台湾人民素质确实高,比如疫情以来始终坚持在公共场所戴口罩,而大陆很多地区坚持的如何呢?

台湾地区针对新冠也设置了轻中重症分类,其中轻症包括: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疲惫,喉咙痛、干咳、流鼻水、打喷嚏,食欲不振、恶心、拉肚子,以及50%可能出现发烧,给出的医疗建议仅仅是“年长者要注意多饮水”。

只有到了中重症才会建议就医。中症比如“呼吸急促、血氧下降,严重脱水,剧烈头痛”,重症就需要救护车了。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提供的医疗建议还是在家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维生素以及高营养的食品等等。

以大陆没有完善的分级诊疗,很多人一难受直接跑三甲医院的情况,有多少人能够像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那样轻症不去医院呢?尤其是存在轻症向中重症发展可能的情况下?

当然,我们不能制造恐慌情绪,实际上绝大多数无症状发烧都很少出现,持续高烧更少,在接种疫苗、没有基础疾病、及时介入甄别和治疗的情况下,不必恐慌,可治能治也不至于有持续的后遗症。

小镇也不想多讲些宏观的道理了,不同地区、不同境遇、不同背景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改变人的思想是很难的,还是说一些与个人有关的,只说两点:

第一:要坚定的相信国家

第二:能多晚得就多晚得,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

因为短期的一些遭遇有怨气都理解,但还是要对自己负责,新冠毕竟才出现不到3年,从医学研究角度,太短了,尤其我们现在面对的变种出现才不过一年,人类对新冠的理解远远不足,谁敢打包票以后如何呢?

更何况,人与人是不同的,也不要妄想得一次就不会再得了,有些影响可能需要2次、3次甚至4次、5次被重复感染之后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对个人来说,面对这种不确定性,还是尽可能拖一拖,越晚得越好,尽可能做好防护措施,不要盲目下注,就算被感染一次,也不要“破罐破摔”,还是要尽力减少或者避免更多的损失。

唯愿大家身体健康。


报告解读
■  中国未来的两大主线
■  沉浮百余年,中国当为全人类开新路
■  3000点保卫战一再打响,未来会怎样?

其他文章推荐
■  文明终究要靠利剑捍卫
■  上游的问题,不能在下游找办法
■  中美元首会晤:王与霸
■  旧时砒霜,今之蜜糖
■  荒谬的背后全是利益
■  聊聊美国中期选举:阶级让步于族群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TXv54IR6HfcAbQ_MU-dU6w&id=6792f3613cc75551dc54215d6e46f0f3

阅读:1465271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甘蔗两头可能都是苦的”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