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多位学者倡议,中国智库应有雄心影响白宫

2021-11-04 17:20

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球雄心:中国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微信、百度APP、长安街知事微博等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数十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人民网、北京日报APP、中国网、中评网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此次会议。


会议截图


与会嘉宾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杨新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丁刚对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发布报告《全球雄心:中国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出的“中国智库应有雄心影响白宫”、“努力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变革”的观点印象深刻,并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会议由人大重阳两位副院长贾晋京、杨清清分别主持。现场相关观点集锦整理如下: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 王文


解决了挨打问题、挨饿问题后正在解决挨骂的问题,挨骂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话语权的问题。此报告的发布旨在推进话语权改革和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建设。中国智库应当志当存高远,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应该有敢于善于国际斗争的意识;应该有更高的国际指标绩效的标准;应该有解构西方话语体系的雄心;应该有推动国际传播观念创新的智慧;应该有跨国运营配置资源的能力。


中西话语之争即将进入决战期,当下的中国话语力量已经空前崛起,主要有三个方面。从原创话语看,中国有越来越多源自于中国的思想和词汇的原创话语,比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等词汇越来越多被世界所接受。从实践吸引来看,中国的扶贫、治安、反腐、生态、秩序、基建、网购、外卖等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世界上普遍的赞誉。从斗争威慑看,我们过去一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法案去反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也提升了中国国家的威严和依法治国的理念。重塑全球话语,需要无数场“长津湖战役”。中国的官方媒体、智库、学者都需要重拾当年“钢少气多”的气概和雄心,要去打破“钢多气少”西方话语的霸权。中国学人应该有志向与雄心影响白宫、克里姆林宫、爱丽舍宫、唐宁街十号。所以,中国知识界、智库界、媒体界应当志存高远,在全球大国博弈的高度上思考自身在新时代下的任务与使命,最终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于运全


新时代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显得越发迫切。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话语影响力和国家叙事能力是大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国雄心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国国际话语构建路径也有共通之处。首先是要占据道义高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其次是要回应时代重大关切。提出来的核心话语、基本观念、重大概念要对解决人类社会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有所助益。再者是要有实践基础。提出的概念、话语和方案要靠行动支撑,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成效。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有力体现了这些原则,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所以,占据道义高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秉承行胜于言、言行一致等原则,对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构建、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中国在抗击疫情、贫困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有大量类似案例可以深入研究。在话语权构建的历史过程中,智库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智库是思想产品和行动方案的重要供给者,通过报告发布、合作研究、研讨交流等方式,有助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打造与传播。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希望与人大重阳一同努力,为提升新时代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探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史安斌



当前我国的全球传播应当怎样开展,以实现构建全球话语权的目标。“ACGT”是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碱基”,可从这个角度来谈谈如何让更具有包容性的“全球中国”形象能够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理解。首先,A即接合的概念,全球传播第一个目标是把东和西、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全球南方、全球北方这样一些二元对立的,历史上形成的所谓的传播鸿沟、信息鸿沟、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来做一个有机的结合。其次,C代表Common Good,这在英文中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公共品,还有一个是道义层面的“共同善”。这进一步引出了全球传播发展的第二个目标追求,即传播技术到底怎样实现Common Good的双层意涵。面向未来,这将是中国传播模式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独特贡献。此外,G代表全球影响力,我国全球传播影响力的拓展是通过发展一种包容性的全球化进程实现的,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导的新全球化或者包容性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互联,中国和美国之间不是对抗的过程,不是中式全球化要去取代美式全球化,我们的包容性全球化是真正实现一个全球的联通,这是在话语权建设中中国一定要向全世界展示的方向。借用王文院长的全球雄心表述,就是一种让全球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雄心。最后,T意指通过从平台到标准的技术共享,为全球治理合作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构建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杨新华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话语体系建设,这是解决“挨骂”问题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进入了一个“此长彼长”的时期,但由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持续好转受到了冲击。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包括动员中国社科“百万大军”参与外宣,是我们认知上的重大提升,说明我们真正意识到国际传播事关重大,真正把国际传播当成大事来抓,当成一项国家战略来谋划、统筹、推动。重塑全球话语,人大重阳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创新,就是要影响西方国家领导人和决策者,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从这个“雄心”出发,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积极参与中国话语的生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同时积极参与定义和解释中国话语,推动中国话语往通俗化、国际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二是从精准传播的角度充分运用和优化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的各种场景下广泛使用,通过实践检验赋予话语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在差异化传播中让中国话语落地生根;三是从影响力的角度对国际传播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如同国外媒体和智库曾经深刻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也要有雄心成为西方国家、主要大国领导人每日必参的头部媒体和头部智库,提升中国话语的能见度、可读性,塑造国际社会的中国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国强


构建国际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它是中国崛起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认识,首先要认清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迫切性,要理清楚这个问题的艰巨性与斗争性。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强起来必须要有国际话语权;二是中国崛起必然有资格要求国际话语权;三是争夺国际话语权是一项极具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工作;四是中国智库要把强化国际话语权作为自觉行动。强调加强中国智库传播渠道建设,增强智库传播效果。智库建设首先是要有好的内容,要有高质量的内容,同时,我们要强调智库的成果如何能够传播速度快、影响的强度大,如何高质量传播出去,能够形成一个超越既有的传播渠道的再传播链式的反应,通畅、快速、多样。这些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智库传播是有它的规律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之下,我们要对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形式,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效果进行多维度、深入地研究,采取科学的方式来解决传播工具的高效率问题。


环球时报高级顾问 丁刚


智库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建设。理论建设需要理论突破、理论创新和理论构建。智库的英文,思想坦克,其思想就像坦克一样具有冲击力,冲击力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要有理论的基础,理论越扎实冲击力肯定越强。现在开始要做的是,应当是努力地朝着突破现有西方理论的目标前进,在某些理论方面可以和西方的理论交叉、并行、补充,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且得到更广泛的接受。我们要创建的新理论,实际上就是要为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只是中国,指出一条发展的路径。既要打破更要创建,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在很大程度上,认识中国的问题,能不能全面认识中国崛起,就是关于能否有一个更准确的理论体系的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的历史经验、传统文化和发展经验的深入研究之上,只有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才会有对未来中美关系、大国关系的走向做出更准确的预估,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陷入西方概念理论的陷井中,才会有正确的政策选择,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对西方和中国的知识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中国未来智库建设,对中国智库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这么一个伟大的事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9。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90670.html

阅读:1320769 | 评论:0 | 标签:中国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多位学者倡议,中国智库应有雄心影响白宫”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