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顶级高端智库研究成果,一站阅读中国智库优秀文章

中俄经济对话-中俄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

2021-11-30 11:55

2021年11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欧亚经济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承办的“中俄经济对话:中俄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于线上举行,中俄数十名领域内专家与学者参会并进行讨论。


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Glaziev Sergey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分别做了开场致辞。Glaziev Sergey表示环境问题不仅仅关乎碳排放,也关乎很多人为不可控因素。85%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主要是取决于太阳的活动,粗略来看,按照欧盟计算方法减少碳排放只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1.5%。前不久俄罗斯太空研究学院从卫星上取得了一些相关信息,比如太阳风的减少,引起的全球变冷这种效应,虽然最近五十年全球的主流话语体系是围绕全球变暖来展开,但现在人们会看到太阳活动渐渐变小,所以可能会引起全球变冷的情况。


会议截屏


王文表示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后,中国正经历一次重大的升级,我把它视为对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冲击和影响不亚于一场新的改革开放。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刘勇、欧亚经济委员会宏观经济政策部经济政策战略科主任Panteleev Andrey、欧亚开发银行公司治理与股东关系部经理Novikov Dmitry先后做了发言。刘勇认为我国正在按照中央要求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但在当下又出现了国际能源危机,因此,通过能源危机来看一个概念,那就是能源转型不能太快,一定要适应各国发展的水平。同时,中俄双方加强能源转型的合作,比如说CCUS方面的合作,再比如说一些利于低碳发展的科研合作。


Panteleev Andrey认为在气候合作方面,以兼容的法规来保证国际间相互承认的做法能够促进气候合作,同时能够避免这些国家环境和气候监管框架内经营者税收和其他负担存在的差异。例如,通过与跨境空间国家相互承认本国的碳管制条例,消除第三国市场可能的跨界气候管制的措施对联盟出口的负面影响。


Novikov Dmitry表示现在欧盟对欧亚经济联盟施行的边境调节机制名义上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但是它对俄罗斯的贸易额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贸易额、出口能力等方面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方面的工作进程。在各国没有采取政治动作的情况下,应先从经济层面进行论证,包括给予企业一些支持,保证出口商不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在接下来的报告发布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了名为《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的智库报告。王文表示从当前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与局势来看,中国压力是很大的。目前中国每年的碳排放在140亿吨左右,占全球碳排放的27%,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目前的国际舆论压力是非常大的,而美国在此方面多次抨击中国。但美国的每年碳排放量大概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的16%左右,可当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仅仅只有美国的1/2左右。从历史碳排放量来讲,在这两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存量仅仅是世界的7%左右,而美国是世界的17%以上。因此,碳中和面临着巨大的话语权的竞争。


在最后的专家研讨环节里,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能源与金融研究所主任,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教授Ershov Mikhail、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永华、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rkhipova Violetta、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先后发表观点。梅德文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碳中和时代存在着新的合作机遇。中国在能源供给侧具有世界巨大的分布式资源,在电能传输上,中国有特高压电网,中国的电动车将近600万辆,占到全世界50%。储能方面占到中国GDP产能的70%以上。中国在新能源的生产、回收和消纳上都具备世界性影响,这也是可以和俄罗斯进行更好合作的方面。


Ershov Mikhail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潜力有多大,便决定了绿色经济转型的道路有多宽,在全球大规模绿色经济转型背景下,要以国家实力和国家支持为准,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全球的绿色经济转型将走进一个发展的死胡同中。


赵永华表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俄两国媒体力求使得全球认同我们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理念和观念,通过对全球气球变化议题的深入报告来使世界对中俄两国的努力予以认识和了解,进而达到全球认同,最终使国际话语权更加平衡。


Arkhipova Violetta认为当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巴西还有俄罗斯在绿色经济方面都有所建树,各国都有相关的很多的倡议,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也实现自己相关规划,也要降低碳排放,提高竞争力,而且要支持联盟成员国的企业应对欧盟的碳关税政策。


赵越认为林业碳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业化进程与国家对待减污降碳的态度,另一方面就是林业碳汇的下游;CCER或CDM可抵消机制配额的价格。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林业碳汇的价值也必将持续提升。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来源: www.rdcy.org/index/index/news_cont/id/691007.html

阅读:794540 | 评论:0 | 标签:无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中俄经济对话-中俄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世界领先的智库成果和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推荐智库网站请在 关于 页面留言

标签云